药王孙思邈是一位真正的炼丹家。他说,表面上是在炼丹,其实炼的是心!孙思邈不但在药学方面出名,就连炼丹技术,也是与大家葛洪齐名的。
孙思邈,作为初唐时期的一位高道,炼丹之后,还创作了一首四言《炼丹诗》。这首存于《全唐诗》之中,是药王留下他下的唯一的诗歌:
取金之精,合石之液。
列为夫妇,结为魂魄。
一体混沌,两精感激。
河车覆载,鼎候无忒。
洪炉烈火,烘焰翕赫。
烟未及黔,焰不假碧。
如畜扶桑,若藏霹雳。
姹女气索,婴儿声寂。
透出两仪,丽于四极。
壁立几多,马驰一驿。
宛其死矣,适然从革。
恶黜善迁,情回性易。
紫色内达,赤芒外射。
熠若火生,乍疑血滴。
号曰中环,退藏于密。
雾散五内,川流百脉。
骨变金植,颜驻玉泽。
阳德乃敷,阴功日积。
南宫度名,北斗落籍。
取金之精,合石之液。
列为夫妇,结为魂魄。
一体混沌,两精感激。
河车覆载,鼎候无忒。”
事实上,潜习古人医方、博极医源,被称为“药王”的孙思邈,不仅为了解药性,以神农尝百草的精神深入高山密林,更是一个炼气修行的道教徒。
他继承了道家的炼丹传统,注重原料的采集和丹药的配方,为求一味药或一个配方,“虽艰远而必造,纵小道而亦求,不惮始终之劳,拒辞朝夕之倦”。
但是,药王有别于那些渴望炼制长生不老药的炼丹家们,他重炼丹而不服丹。
在他看来,服丹成仙是“神道悬邈,云迹疏绝,徒望青天,莫知升举”,他只是将炼丹作为其制药的手段之一。
正因如此,他炼制的“太一神精丹”,才真正在隋末疟疾横行时发生出威力,成为救疾济危的特效药。而他用几种矿石炼制而成的“诸霜雪方”,更是被明清温病学派视为清热、慎惊、开窍的“三宝”之一。
丹药,有对外伤大出血的止血功能。其主要成分有:一硝二硫三木炭,木炭有止血功能,红血黑止。
【线索提供者】孙铧良,生于1973年7月,系药王孙思邈第46代玄孙,中医世家。地址:河南省济源市北海街道马寨社区卫生服务站。手机:13633911379。
孙铧良出生于中医世家。祖辈行医,“药王”孙思邈的第四十六代传人,国医大师张大宁传承弟子,曾拜师北京天坛医院王忠诚院士学习,治病思路开阔,处方灵活,用药独特,疗效显著。
擅长中医临床特色治疗:中医内科妇科儿科、男女不孕、皮肤科及各种疑难杂症。尤其在治疗急慢性肾病、老年病综合症、糖尿病综合症、内脏功能不全、血毒症;以及前列腺病、泌尿系感染、各种息肉、脾胃病、肝胆疾病、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、风湿病、内分泌失调、免疫系统疾病、焦虑抑郁症妇科杂病、盆腔炎、功能性子宫出血、子宫肌瘤、卵巢囊肿、内分泌失调、男女不孕不育症产后术后及放疗后的调理等;外科脉管炎、各种肿瘤及肿瘤术后调理。
行医理念:救死扶伤,立院为民,厚德博学,精诚仁爱。
【讲述者】姚绍全,男,汉,生于1949年10月,河南省济源市思礼镇竹园沟村人。
【记录整理者】王广厚,笔名柳杨,河南济源市人。河师大毕业,河南省作协会员。现任河南省济源市作协副秘书长、济源市儿童文学学会会长;被聘为河南日报主办的“顶端文学文学院”济源分院院长。著有诗歌集《柳吟集》、散文集《成柳散章》《荷骨柳语》、将军传记《从农家子弟到共和国将军》、孩子教育专辑《您是爱迪生她妈》等6部;《承留镇志》主编、《撷英承留》执行主编、红色故事专辑《大河里明珠》编辑。
免责声明: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,仅代表作者观点,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,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,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。